2006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顺利实施教育“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入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完成《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研究制订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颁布和实施《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加快《教育法》、《学位法》修订进程,做好《考试法》和《学校法》起草工作;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健全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强化教育宏观管理和服务,深化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信息化:深入宣传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广泛宣传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成就,大力宣传教育工作的新举措和新实践。
(二)加大素质教育实施力度,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的工作局面
倡导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认真总结推广各地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经验,提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和措施;颁布新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和《中小学德育大纲》,修订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标准,加强诚信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制订《班主任工作条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订《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全面修订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关心学生身心健康,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做好高中新课程改革与高考衔接工作。
(三)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做好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工作:扎实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如期实现“两基”攻坚年度日标: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大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和改进国家教育督导.工作,完善国家教育督导体系。
(四)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进一步扩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扩招100万目标的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创新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新路子。”
(五)人力推进高校自主创新,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深入报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严格规范教学秩序,进一步落实名师、教授讲授本科课程的要求: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积极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着力调动学生和导师的内在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入推进高水平人学和重点学科建设;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大学)建设;大力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
(六)加强统筹兼顾,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发展
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和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深化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探索发展民办教育的多种途径;进一步扩人教育对外开放:加快汉语走向世界: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应用水平;颁布《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十一五”规划》,举办推广普通话和汉字简化方案公布50周年纪念活动。
(七)深入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建立和推行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行中小学教师全员聘任制,加强编制管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深入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全面报进“人才强校”,增强高校培养和集聚人才的能力;切实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八)进一步加大丁作力度,抓紧研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
认真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健全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全力做好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进一步提高国家招生考试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坚决杜绝与招生挂钩的乱收费;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的管理,维护校园安定和谐;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人力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原文见《中国教育报》2006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