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化案例研究》的研究报告


 
一、    课题的界定
 
情境是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情境教学是指在一定情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对于低年级数学课堂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二、    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1、了解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现状以及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因素。
 
2、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怎样的情境化教学是有效的。
 
3、适合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情境化教学有哪些创设的形式。
 
三、    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已经被广大老师接受和认可。《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
 
四、    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内容)
 
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学的实践案例研究为主,辅以调查研究。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9-2007.10)以调查研究为主,重点以查阅文献资料和上网搜索来了解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现状。从查阅的资料中知道新课改以来,情境教学就已经开始得到小学数学教师和一些教育专家的关注,在分析了一些文献后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现状大多体现在生活化和童趣化场景的创设。利用课间与低年级孩子交流的机会,以及根据自己多年低年级的教学经验发现,只有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并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才能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如何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和心理需要,同时又能促进数学教学的情境化教学模式便是我要研究的内容。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07.10-2008.6)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主,积极探索使低年级学生有效学习的情境化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低年级数学课堂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研究目的,所以在备课中解读教材的时候,同时注意结合学生的学情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化教学环节,帮助教学中尤其是重、难点部分的处理。
 
另外,研究过程中及时将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情境化教学案例记录下来,通过收集和整理,将情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归类和分析如下:
 
(一)创设故事化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富有童趣的故事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最爱,把数学教学内容用故事的形式描绘出来,能够给数学内容赋予情节,甚至赋予生命,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老师可以用语言描绘、动画效果、音乐渲染等元素有机结合来烘托氛围。
 
案例1:《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又名《两位数加法》)“复习——新授——练习——总结”各教学环节的过渡设计
 
师:小朋友,这是谁?(出示卡通形象酷儿的图片)
 
生:是酷儿。
 
师:喜欢它吗?
 
生:喜欢!
 
生:我爱喝它的饮料。
 
师:今天酷儿要去海边拍广告,你们想去参观吗?
 
生:(迫不及待)想!
 
师:别急,得先完成酷儿出的过关题。(出示复习题)有信心完成吗?
 
生:有!
 
……
 
师:刚才大家已经顺利通过了过关题。酷儿已经开着跑车先走了。我们也赶快到到停车场看看,为我们准备了那些车辆。(出示例图)
 
师:谁来说一说有关车辆的信息?
 
生:大汽车45座,小汽车30座,小轿车3座。
 
……
 
师:解决了车辆的问题,我们终于可以顺利出发到达海边。
 
因为酷儿还在化妆,他已经出好题目让咱们边做题边稍等他片刻。(出示想想做做的练习题)
 
……
 
师:刚才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练习题。酷儿已经准备就绪,大家期待已久的广告表演就要开始啦,可要睁大眼睛观看哦!(课件播放动画)
 
……
 
师:今天我们和酷儿一同学习,快乐吗?
 
生:快乐!
 
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谁愿意和大家分享?
 
生:(略)
 
师:海边之行到此结束,全体起立,跟酷儿再见!
 
生:酷儿再见!
 
[评析:这是一节一年级的计算教学课,为了使这节计算课不显枯燥,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到海边看卡通人物酷儿拍广告的故事情境将全课串联起来。首先,以酷儿出过关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旧知为新授作铺垫。接着,用为了追赶酷儿引出停车场情境,让学生观察寻找出车辆相关信息,自己提问解答来引出新课——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并进入本节课探究算理和算法的新授部分。然后,用等待酷儿化妆的一个情境的设计,过渡到练习的巩固与运用。同时为了防止计算的枯燥,在课件呈现题目时在得数位置加了酷儿形象的动画,激发学生解题兴趣以及画面与创设的情境主题的吻合一致;并在完成巩固练习后,为了奖励学生也是将创设的情境故事完整化即观看酷儿拍广告,在此播放酷儿的广告视频。让一年级学生在枯燥的计算课上有个放松,同时也是这节课的亮点和高潮。最后,总结全课,结束海边之行,全体学生起立向酷儿说再见,一节将学生喜欢的酷儿形象来穿插整节课各个环节的计算课在童趣化的故事情境中结束了。] 
 
  再如《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把学生喜欢的福娃卡通人物穿插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从福娃带领小动物做操,到福娃参观动物公寓,再到剧场里观看福娃表演等一系列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了确定位置的方法和作用。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能诱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奥秘。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我们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形式探究生活中蕴藏的数学奥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案例2:《认识人民币》的导入设计
 
师:(课件出示超市画面)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超市。
 
生:商场。
 
师:小朋友,你们去超市干吗?
 
生:妈妈带我去买衣服。
 
生:我去买薯片吃。
 
师:那么买这些东西需要什么?
 
生:钱。
 
师: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名字吗?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评析:通过超市购物的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购物的经历,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的一节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课,本课设计时尊重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里,在各自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整个教学过程多处创设了换钱、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换钱、购物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进行换币、取币和付币等活动。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探究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小小商店”的购物活动中学着应用知识,发展能力。
 
(三)创设活动化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潜能。
 
1、 操作型活动情境
 
动手操作是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动手操作的魅力在于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用观察、模仿、实验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的过程。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应该把操作放在重要位置,注重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脑、手和各种感观一起活动,尤其要注重脑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
 
案例3:二年级《认识角》中做角的活动设计
 
师:刚才我们在身边发现的都是一些现成的角。其实我们灵巧的双手也能做出角。想试试吗?
 
生:想!
 
师:福娃为大家准备了纸片、小棒、毛线、吸管四种材料。四人一小组每人先选好一种材料,再开动脑筋动手做角,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小组其他伙伴帮忙。
 
生:(各自选材料做角)
 
师:大家都做好了,谁愿意给全班展示你的成果?从最简单的小棒搭角开始吧。
 
生:(边展示自己做的过程边说)我是这样用两根小棒搭出了一个角。
 
师:不错。跟她一样做角的同学举举手。
 
那么一根吸管你们又是怎样做角的呢?
 
生:(边展示自己做的过程边说)我这样将吸管对折,就形成了一个角。
 
师:也很棒!那毛线怎么做呢?
 
生:(边展示自己做的过程边说)我也是对折,但是要把两条边拉直。
 
师:这个角做得可不容易,最好是两人合作。
 
最后只剩下圆形纸片了,怎么办
 
生:我这样对折再对折,这里就形成一个角(边说边将圆纸两次对折成扇形,扇形两条直边就形成一个角)
 
生:老师,我折出了三个角。(折成了三角形)
 
生:我折的是四边形有4个角。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用巧手做出了这么多角。其实,做角的方法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找一找,做一做。
 
[评析:“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多样的材料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动手能力,在制作角的情境过程中,感悟角的特点;]
 
2、 游戏型活动情境
 
爱玩好动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案例4:《分与合》复习题设计
 
师:为了感谢你们送小兔回家,小兔想和大家玩数字对对碰的游戏,来复习一下前段时间我们学习的分与合知识。
 
师:不过游戏之前,先让我们活动一下手指,做一套手指操。1个手指毛毛虫,2个手指小白兔,3个手指小孔雀,4个手指花蝴蝶,5个手指小花猫。
 
生:(全体起立跟老师学做手指操。)
 
师:准备好,小兔出题了,8的分法。(出示8)老师出一个数,你们出一个数,使这两个数组成8。(放鼓点音乐)
 
师:我出3。    
 
生:我出5。3和5合成8。
 
师:我出4。    
 
生:我出4。4和4合成8。
 
……
 
师:小猫也想玩,那我们怎么和对口令呢?
 
生:学猫的叫声。
 
师:不错的想法。10的分法,开始了!
 
师:喵喵喵。
 
生:喵喵喵喵喵喵喵。
 
……
 
师:小狗也来了。汪汪汪汪汪汪。
 
生:汪汪汪汪。
 
[评析:手指操的环节是让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中有个放松和休息的时间,为下面的学习积蓄能量。用模仿小动物叫声的形式玩分与合的口令游戏,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寓教于乐。]
 
案例5:《认识角》体会角有大小的设计
 
师:像老师这样拉动活动角的两边,观察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动手试试)角会变大,又变小了。
 
师:怎么样使你手中的角变大?怎样它又能变小一些?
 
生:这样拉动角的两条边。
 
师:是的,拉动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反之,两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师:跟着老师玩个小游戏——我是小小魔法师:小角小角动起来,变大些,变小些(一边说,一边按照说的改变角的大小)
 
生:(和同桌玩一玩,一人指挥,一人按要求活动角,再交换)
 
[评析:“我是小小魔法师”的游戏情境,让学生边玩边体会角是有大小的,而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这样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寓教于乐的情境中轻松掌握,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
 
3、 开放创新型活动情境
 
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是教学不懈追求的目标。只有开放的情境才能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让思维自由驰聘、想象,从而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启创新的闸门。因此,开放创新型活动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创新需要。
 
案例6:《有趣的七巧板》开放性练习设计
 
师:瞧!智慧仙子给大家请来了一些小动物(出示用七巧板拼的动物图案)。它们是谁?
 
生:狐狸、小鱼……
 
师:七巧板除了可以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它还可以千变万化成美丽的图案。你们想照样子拼一拼吗?
 
生:想!
 
师:那就选一个你喜欢的动物拼一拼。
 
生:(选图拼一拼)
 
师:刚才小朋友用七巧板照样子拼出了美妙的图案,老师相信,只要小朋友动动脑,动动手,你们一定还能创造出不同的更新更美妙的图案,是吗?
 
生:(信心满满)是!
 
师:那就赶快动手拼一拼吧。
 
生:(开动脑筋创作,再进行作品展示)
 
师:小朋友会动手,会动脑,用七巧板创造出了这么多作品,老师真为你们骄傲。
 
[评析:用七巧板创作的情境设计,充分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发展了空间想象力,还训练了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展示和表达的机会,可谓一举多得。]
 
  再如《认识方向》教学设计的练习环节,创设了两个拓展活动的情境:一个是说一说咱们学校的四面八方分别是什么地方,这既有趣又让他们放眼于以自己学校为中心的周围广阔的空间,更是拓展了学生的空间感。另一个是利用我国地图,结合当时北京奥运的重要时事这一情境,让学生用刚学过的方向知识描述家乡南京与首都北京的位置关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汶川地震的时事让学生了解汶川分别在北京和南京的哪个方向,同时也是我校“爱祖国、爱人民、爱学校、爱伙伴……”博爱教育在数学课上的体现。这样的情境创设是让学生体验实景中的八个方向,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8.7-2008.10)运用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加工修改研究案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巧设情境 快乐数学》,完成结题工作。
 
五、    课题研究的结果
 
1、对情境化课堂教学有了理论的深层次理解和实践操作的运用能力。
 
2、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深入解读和挖掘教材,适时创设学生喜欢同时又利于教学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轻松氛围中快乐地学数学。
 
3、通过这次研究丰富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形式,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
 
六、    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研究我感到情境教学已渐渐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一个有效的情境,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领悟数学的价值。但同时,也常会看到一些情境往往流于形式,不能与教学过程有机融合,而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内容,创设有意义、有价值的有效教学情境,是我继续学习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