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病句,对训练孩子口头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作用很大,但是,很多孩子面对病句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在自己写作文时,也常常出现语法错误而自己并不知道错在哪里。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孩子就应该逐步学会修改病句,从而增强语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这里介绍最实用规范的修改病句三步法。
第一步:找准病因
一个有语法错误的句子,就像一个病人一样,在医治之前必须找出生病的原因。修改病句也是这样,首先要分析出是什么类型的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九种:成份残缺、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词序颠倒、语意重复、指代不明、归类不当、前后矛盾、不符合事理等。孩子应该循序渐进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病句类型,就像医生首先要能够诊断一些常见病一样。比如:“妈妈每月的工资大约3000元左右。”这是个典型的语意重复的病句,“大约”和“左右”意思基本相同。再如,小朋友在作文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句子:“今天,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和轻松的脚步去春游。”这个句子中,“怀着”一词和“心情”“脚步”两个词搭配了,我们不能说“怀着轻松的脚步”,所以,这个句子是搭配不当的问题。诸如此类,平时说话时,多多留意,出现口误,及时指出,经常训练,找准病因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第二步:对症下葯
第三步:及时复查
句子修改完,要出声朗读一遍,检查是否正确修改。只有出声读,才能检查出问题来,否则,很可能病症治疗得不够彻底或者治疗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这明月高悬、繁星满天的星空真美。”这个句子乍一看很难发现错误,仔细分析发现“明月高悬”是不可能“繁星满天”的,因为“月朗星稀”是一种自然现象,将句子改成“繁星满天的星空真美。”再读一读,复查一遍,发现句中还有语意重复的问题,因此,再将句子修改为“繁星满天的夜空真美。”才是正确的句子。
在平时与孩子交流时,留意相互表达的规范性;在孩子写完作文时,引导孩子自己修改,提高表达的准确性;或者适时给孩子一些专项的修改病句练习。对提高孩子语言的敏感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