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能致,心向往之
——读《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
逸仙小学 张影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伴随着自己的成长,我越发认识到读书的重要,也养成了每日读书的习惯。然而平常忙忙碌碌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无法静心读书,而假期则使我能够踏实地去读书。这个寒假,我通过阅读《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更多的熟悉了一个个特级教师的风采,他们那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以及对教育、对学生的挚爱,使我想到了这八个字“虽不能致,心向往之”。他们的卓越,我一辈子也不可能达到,但是我们都可以永无止境地去追求 “真善美”,都可以像他们那样激情满怀地去修炼,用精心成就精彩!
去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市小学语文骨干班的学习,在为期15天的集中学习中,成尚荣、孙双金、袁浩、潘文彬、管建刚、刘军、刘红王栋生、汪笑梅、芮琼、林春曹、郭学萍等一个个名师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他们或年长、或年轻,或满头白发、或淡妆修饰,年龄不同、经历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身上所焕发出来的知性都使他们魅力四射!
情智课堂体现情感和智慧的融通。孙双金校长是“情智课堂”的领军人物,他的课总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催生孩子的智慧。他曾这样说,学生在课堂上应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在起始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就更应积极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亲其师,信其道,让孩子从低年级开始就喜欢上语文课,这对他们的成长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啊!
为此,我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注重了对孩子情感的激发,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通过有效探问,使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维,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发展。在低年级的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普遍愿意举手,乐于回答老师的问题,他们觉得能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是一种荣耀。至于回答的如何,孩子是不大注意的,这就造成了孩子的回答质量不高、思考缺乏深度甚至有时完全是答非所问。面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中不能采取简单的否定或是不留情面地批评,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变得不敢或不愿回答问题。为保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我想方设法“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如在教《小鹰学飞》这课时,当我发现学生的思考还是肤浅、零碎、片面甚至是错误时,就再次发问,促进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使学生的理解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
我们来看这个教学片段:
师:小鹰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小鹰急促地喘着气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小鹰很生气。
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因为前两次小鹰问老鹰飞到大树上面、大山上空算不算会飞时老鹰都摇摇头。
师:你们知道吗?鹰可是鸟类中飞行的高手,对于见识过真正飞行的老鹰来说,小鹰只飞得比大树高、比大山高、根本不能算会飞,所以它两次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树高、大山高,都不能算会飞。老鹰为什么这样说?
生:希望小鹰飞得更高,让小鹰也成为真正的飞行高手!
师:是啊,老鹰知道有本领的鹰应该比这飞得更高,它提醒小鹰不能骄傲自满,必须继续学习飞行!老鹰是在批评小鹰吗?
生:不是,是对小鹰提出了希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师:正因为这样,前两次小鹰说话时显得高兴、满足、自信、得意;这一次语气不肯定,省略号也表示小鹰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所以它急促地喘着气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学生根据老师这样的探问读出了小鹰说话时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当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出答案后,我没有简单地回应对还是错,而是采取了有效地探问,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巧妙地将孩子引到深入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