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在小班中的运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这一宗旨在国标版数学教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尤其现在的数学知识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就地取材,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实践活动充实到教材中去。小班化教育中的一些优势便可以帮助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教材开展实践活动。
    小班人数少,教室空间大,结合教学内容和情境,可以变换不同的座位编排,帮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时,我把四人一组的座位按照实际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排成如图的“十字型”。
    在学生初步掌握识别方位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知识开展辨别组内每人座位所在方位的实践活动。这个活动形式虽简单,但是它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直接可以检验学生刚才所学的知识。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东南西北,结合教材把人数少的小班学生带出室外,到操场上去实际感受四个方位,并让学生把在操场四个方位所看到的物体记录下来,进而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这种室外的实践活动最适合小班,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认识平面图”也是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在新授课结束后,我没有立刻布置书上的作业,而是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回家的实践活动,就是模仿书上的平面图的画法,绘制一张自己家的房屋平面图。孩子对这样的作业很感兴趣。第二天的课上,就让学生在小组里把自己家的布局介绍给同学们听,活动时孩子们都很兴奋,积极要求组长让自己先说。小班孩子的学习热情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被完全调动起来。
   “可能性”一课是关于数学中概率知识的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初步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生活中,完全得靠直观的实践去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小班小组合作优势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例如摸球游戏,放夹子比赛,绘制抽奖转盘,对“守株待兔”中的农夫说一句话等。让学生以动手操作的形式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直观感受中获得有用的概率基础知识,并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更全面地分析问题,进而做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被运用的越来越多,这种教学形式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有着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并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而小班化的教学特点又可以使数学实践活动更好的在每一个学生中开展。因此,在今后的小班化数学教学中,应该要更好的利用小班优势开展更丰富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