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就如何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谈一些初浅的认识。
 
一、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需求
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索的问题,更应该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产生主动参与的需求。
 
二、创设“空白”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空间
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是培养民族活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的能力的教育,而在创造教育中“行为”、“思想”是创造教育中两大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行为上的“空白”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养成创造的倾向、意识;同时,重要为他们创设思维上“空白”情境,让他们能静下心来,搜索丰富的资料,进行深遂地思考,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三、创设“融洽”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
   目前的课堂教学,教师严肃有余,亲切不足,学生岂敢质疑问难,学生创新的火花在害怕当中无法点燃,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不敢问、不敢讲中泯灭。为此,教师要创设“融洽”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这里的“融洽”情境,不仅仅指营造宽松、积极、愉快、和睦的课堂气氛,不仅仅是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热爱,更应该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进行的心理接触,心灵的交汇。教师富有情感的投入,也会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消除学生畏惧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又使学生受到鼓舞、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四、创设“成功”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体验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情境,让每位学生在逆境学习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那么学生学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使学生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一次“争当设计师”的数学活动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为了迎接教海探航在我校的召开,学校准备在一快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坛。空地为一个长方形,长40米,宽24米,建的花坛面积要是空地面积的一半,设计的花坛力求美观、经济。同时,我又组建了评委团,并制定了评选方案:设计出五个以下方案的同学,可被评为初级工程师,赢得铜星一枚;设计出五个以上,十个以下方案并有一定欣赏价值的,可被评为高级工程师,赢得铜星三枚;能设计出十个以上,并且有使用价值的,可被评为特级工程师,赢得铜星五枚。
   所有同学都投入到紧张的设计中去,对他们的每一种设计,我都给予肯定与赞赏,并鼓励他们设计出更漂亮的方案来。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有的被评为初级工程师,获得一枚铜星;有的被评为高级工程师,获得了三枚铜星;还有少数同学被评为特级工程师,获得五枚铜星。在整个情境中,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体验到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
 
五、创造活动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舞台
   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通过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周围到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有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新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活动情境,为他们搭设一个生活的“舞台”,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嘴,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中,尽情地展示自己,不断地创造自己。
   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课时,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课始,便以“小卖部”为基本活动情境,让学生上台买货,在讨价还价中,在买卖双方的对话中,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紧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开展买卖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及要求:扮演顾客者必须口头编应用题,并用今天所学的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而扮演售货员者必须根据顾客购买商品的情况,正确填写发票。整堂课都融入活动之中,学生在活动的开展中,在口编并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在填写发票的思考中,不仅仅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创设了一个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活动舞台,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 此文荣获市三等奖)